0
“舆情洁癖”要不得丨焦点网谈
2025-05-27 15:39:14 浏览:28次 【

洁癖,是指太爱干净,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社会交际。

而在一些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身上,也有一种洁癖,叫“舆情洁癖”,见不得网络上有关于本单位的一点杂音,把正常批评和争议当成舆情去“应对”,这说到底是一种低级红。

“舆情洁癖”其实是不懂网的体现,具体表现为运用行政思维去看待网络现象,很容易导致用力过猛。

错把舆论当舆情。有些领导干部最怕看到的是,涉及本单位的政策引发争议或者受到批评,网上稍微有一点动静,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马上要求撤回新闻发布,或是联系相关部门要求“灭火”。更有甚者,就连正面宣传也不允许上热搜、上热门。

其实,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大广场,谁也不可能做到“零差评”,有舆论争议并不意味着形成了网络舆情,而应该认真倾听网民的声音,广泛收集和采纳来推动完善工作。过于紧张的本身,还是网络素养不够,或是对工作没有信心。

错把关注当压力。有些领导干部遇到出圈了、火爆了,也有一种畏惧心理,总觉得在聚光灯下不自在,怕犯错、怕失控,本该趁热打铁的亮点工作,反而要求缓一缓,降一降热度。

其实,怕被关注的背后,还是怕工作出现纰漏怕被问责,害怕舆论关注带来蔓延风险,宁愿以沉默作为保护色。这看似是一种对网络的重视,实际上是不会用不善用网的表现,与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的要求有差距。

错把控制当胜利。网络是属于全体网民的,不是哪一家开的,也不是一个声音说了算的。有些职能部门为了确保绝对安全,对网络上各种热闹如临大敌,不敢轻易参与讨论。

比如,很多部门喜欢开通微信公众号作为政务新媒体,因为可以“控评”,批评的、负面的声音留在后台不放出来,甚至都不开通留言功能。而开通政务微博的部门,也很少敢与网民展开互动,生怕捅了“马蜂窝”。



“舆情洁癖”之所以存在,背后是“舆情恐惧心理”在作怪,是自身网络工作能力本领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体现。

来源于认识的偏差。不了解网络平台的发展趋势,不了解网络算法的投其所好,不了解网络舆情的特征规律,将网络上的声音放大化,以自我臆想擅自提升“网络热度”“舆情热度”。

比如,若是常在网络平台检索相关负面争议信息,那平台就会根据算法推荐,源源不断地推送类似信息,就会使其形成讨论很热烈、舆情已爆发的心理压力,说到底,属于“自我多情”了。

来源于权力的任性。忽视了网络交往的平等性特征,不愿意接受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现实,不尊重谁都有发声的权利。

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对网络也应采取行政化管理,只要一发生舆情,不管是单纯的情绪吐槽,还是理性的批评建议,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改进工作,或是正面回应消除误解,而是要求“一删了之”。权力不可任性,互联网也不是真空,包容多元是互联网的生命力所在。

来源于未知的不安。总认为网络是洪水猛兽,自身缺乏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的专业素养,所以,难以判断网络舆情的走向,不知道“将走向何方”“会炒向哪里”,对于正常批评与争议有升级恐惧,不敢承担下一步的风险与后果,索性在萌芽苗头状态即予以掐除。

这种处置方式,其实是小题大做,过分小心谨慎,不仅会助长更为偏激的声音,更是对坚守正能量的一种退缩。



“舆情洁癖”的发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被迫原因,还需要职能部门领导干部自己先“祛魅”,用正常心态看待网络声音。

要学网懂网用网。作为职能部门领导干部,网络关是必须要过的一关,学网懂网用网是必修课。

争取网络舆情的早发现、早预判、早处置,关键的是把线下的事做好,然后科学把握回应时机、回应方式、回应级别、回应内容、回应渠道,不要害怕说、强硬说、不会说,更不能“躲、拖、推、删”。

要欢迎网络监督。要有“闻过则喜”的境界,将网络声音作为广义的问卷调查途径,积极收集、整理,及时组织分析、研判,将网民的批评与建议转化为转变工作方式的有效助力。

要注重扩宽网络监督渠道,建好网络问政平台,摒弃“网络洁癖”,努力养成在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的习惯,每一次网络舆情都是一次考验,也是扭转形象树立良好形象的契机。

要放松心态对待。网络是一个话题频出、热梗频发的地方,不能拿现实工作环境去套换网络交流氛围。对于存在的误解,相关职能部门不妨一笑了之,甚至可以用善意玩笑的方式展开互动,在沟通中消除网民的偏见。

重视舆情很有必要,但别患上了“舆情洁癖”。我们相信,只要展现出不回避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的担当和姿态,“好事能说好,坏事也能好好说”,广大网民定会以善意回应诚意。



来源:今豫网言

作者:豫先声

全部评论(0)
  • 领导干部的名字在新闻宣传中常用,也比较敏感,有些基层单位用得不规范,甚至出现错误,需要慎重和规范。把握对领导干部名字的宣传方法,主要有两个依据,一个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宣传惯例、宣传常识;一个是中央关于新..

    admin浏览:5次 评论:0
    2025-09-18 16:32
  • 理念是一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是开展实际工作的思路和规律,是管总的。事必有法,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宣传思想工作也不例外。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往关..

    admin浏览:4次 评论:0
    2025-09-18 16:31
  • 多数宣讲员在初涉理论宣讲时,常会陷入这样的困惑:为何自己想传递的内容,总与受众的期待错位?即便备课倾注大量心血,精心设计了诸多“亮点”,却往往讲得口干舌燥,仍难获受众认可。深究原因,“代入感”的缺失..

    admin浏览:11次 评论:0
    2025-08-27 08:34
  • 过去几天,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人摘抄“金句”,抒发油然而生的感悟;有人截屏家乡的老照片,感恩伟大时代带来的变化;还有人晒出乡村书屋打..

    admin浏览:26次 评论:0
    2025-08-11 08:55
  • 小伙伴们又给我上了难度,她们问我,宣讲怎么才能“幽默风趣、金句频出”。她们说:简单来说,就是“有效”还“有笑”。我……这哪里简单了啊!!!思考后,我总结了一些自己经常使用的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admin浏览:21次 评论:0
    2025-07-25 16:01
  • 构建黔东南非遗保护传承利用新格局贵州省黔东南州委宣传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有44个民族共荣共生,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被誉为“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百节之乡”,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

    admin浏览:28次 评论:0
    2025-06-12 10:42
  • 公文表述存在易错点,有些日用而不知,有些习惯成自然,颇有些劣文驱逐良文的意味。很多小伙伴不以为意,实际离了个大谱,可能会闹出笑话,也可能惹上麻烦,个别情况下甚至酿成原则性错误,可谓一字之差、得不偿失。..

    admin浏览:35次 评论:0
    2025-05-30 10:52
  • 洁癖,是指太爱干净,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社会交际。而在一些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身上,也有一种洁癖,叫“舆情洁癖”,见不得网络上有关于本单位的一点杂音,把正常批评和争议当成舆情去“应对”,这说到底是一种..

    admin浏览:29次 评论:0
    2025-05-27 15:39
  • 《全国宣传干部学院结业寄怀诸师友》雁栖湖畔驻碧霄,半月襟怀入梦遥。牡丹香透月季斜,银翼时惊空寂寥。鸿音原自师长晓,厚泽常随春雨到。待到他年芳草绿,我在沙澧接天娇。..

    admin浏览:195次 评论:0
    2025-05-01 13:28
作者专栏
  • 张小妞关注

    粉丝:0人

  • admin关注

    粉丝:0人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53号
Powered by qibosoft Code © 2018 qibosoft
联系电话:020-28998648 @广州齐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