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稿写作中的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
(2025年3月1日)
文海一苇
01 归纳逻辑:从从具体案例推导普遍结论
比如,每次熬夜刷手机(例1)→ 第二天开会打瞌睡;每次周末通宵追剧(例2)→ 周一上班像“丧尸”;每次熬夜加班(例3)→ 白天效率暴跌。 根据这几个例子,你总结出了规律:“长期熬夜会降低白天效率”。然后怎么办呢?少熬夜提升工作效率。
归纳逻辑在文稿起草中很常见,往往“日用而不觉”。有写友称,写年度工作总结时,往往会发现成绩部分与下步打算部分“工作举措”都是一样的,每年的年度总结“工作举措”不分似乎也都是一样的,比如都是抓好项目建设、抓好产业发展、抓好创新创造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我们在运用归纳逻辑。多年来,我们一年一年总结,逐渐发现这些工作举措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就选择一直实行下去。
归纳逻辑怎么用?比如下面一段话,大家可以品品。
“我们要继续用好‘专班+专家’工作机制。专班让工作更聚焦、专家让举措更精准,过去一年我们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与这一机制是密切相关的。下一步,要矢志不渝用好这一行之有效工作办法,力争取得更大成效。”
02 演绎逻辑:用公式“算答案”,也就是推理“三段论”
比如,大前提“灵珠必须完成使命,才能让龙族脱离天牢”, 小前提“敖丙是灵珠转世”,结论“敖丙必须完成使命,即杀死哪吒、毁灭陈塘关。 ”
这种逻辑大家在写稿中也经常用。比如,大前提“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小前提“中央明确要求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结论“作为市级政府,必须将新发展理念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演绎逻辑在文秘稿件中最常见的运用就是“落实”。落实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你干的任何工作都在“一切工作”范畴内,所以必须落实。当然,这个落实是需要不折不扣的。理解的要坚决落实,不理解的要在坚决落实中去理解。(共800字,2025年3月1日)
来源:文秘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