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清朗教风,筑牢育人基石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学校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今天我们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共同进行一次专题学习,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学校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在2025年的春天,再次聚焦这个我们党持续抓了十二年多的重要课题,对于我们身处教育战线的党员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圣地,是传承知识、塑造灵魂的殿堂。这里的每一缕风气,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将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涵养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和清朗务实的教风学风,是我们每一位党员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再认识:八项规定精神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契合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蕴含的精神实质,绝不仅仅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更不是与我们教书育人、科研管理工作无关的“额外负担”。它与我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和高度的价值契合。
(一)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是“人民至上”,教育的本质是“学生为本”。密切联系群众,在学校就是密切联系师生。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会让我们远离课堂、远离师生真实需求,制定的政策、采取的措施就可能“水土不服”,甚至干扰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只有践行八项规定精神,常怀爱生之心,常思育人之责,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八项规定精神强调“求真务实”,教育科研追求“真理真知”。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这与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职业操守高度一致。学术研究要扎扎实实,不能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教育教学要遵循规律,不能搞花架子、表面文章;学校管理要注重实效,不能满足于发文件、开会议,要看最终解决了什么问题,取得了什么效果。浮夸、虚假之风,是对教育科学精神的最大伤害。
(三)八项规定精神要求“清正廉洁”,师者风范重在“身正为范”。清正廉洁,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更是对为人师表者的道德期许。“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价值取向,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一个作风正派、廉洁自律的教师,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反之,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计较个人得失,在资源分配上优亲厚友,在学术规范上弄虚作假,甚至追求奢华享乐,不仅损害个人形象,更会污染校园风气,误人子弟。
因此,学习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对我们学校而言,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它关乎我们能否坚守教育初心,能否担当育人使命,能否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清朗环境。
二、深查摆:警惕作风问题在校园环境中的“隐性变异”
经过持续整治,“四风”问题在面上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在我们相对单纯的校园环境里,一些作风问题可能会以更隐蔽、更不易察觉的方式存在,甚至出现一些“变异”形态,同样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和深入查摆。
(一)形式主义的“精致化”与“空心化”。比如,为了应付检查评估,过度包装材料、堆砌“亮点”,甚至影响正常教学科研秩序;比如,各类非必要的填表报数、层层转发的文件通知,耗费了教师大量宝贵时间;比如,一些教研活动、培训讲座流于形式,满足于“签到”“拍照”,缺乏实质性内容和深度交流;再比如,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过于僵化、量化,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关注,也可能诱导应试教育中的形式主义。
(二)官僚主义的“隔层纸”与“慢作为”。比如,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门好进、脸好看、事依然难办”;比如,对师生反映的合理诉求(如图书资料更新、实验设备维修、教室设施改善等)响应迟缓、推诿扯皮;比如,制定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时,调研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听取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再比如,在职称评定、评奖评优、资源分配等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够公开透明、沟通解释不到位的情况。
(三)享乐主义的“庸懒散”与“小圈子”。比如,少数教职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教学科研缺乏热情和钻研精神,满足于“吃老本”、“照本宣科”;比如,在工作中拈轻怕重,不愿承担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或额外的学生辅导工作;比如,可能存在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文化”的现象,影响团结协作和公平公正的氛围。
(四)奢靡之风的“微腐败”与“资源浪费”。在学校,这可能不表现为大吃大喝,但可能体现在:办公用品、实验耗材、水电资源等方面的浪费;利用学校资源(如场地、设备、网络等)办私事、谋私利;在科研经费、项目经费使用上不够规范、精打细算;在组织学生活动或对外交流时,存在不必要的铺张或超标准接待等问题。
这些看似细微的问题,如同“温水煮青蛙”,久而久之会侵蚀我们的教育肌体,损害学校声誉,影响育人效果。
三、抓落实:将八项规定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
查摆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关键在于将八项规定精神的要求,具体化、精细化地落实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生服务的方方面面。
一要在优化管理服务中体现务实高效。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要畅通师生意见反映渠道,建立问题台账和反馈机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要坚持重心下移,资源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工作学习条件。要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严控“三公”经费和非必要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
二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力戒形式主义。要把时间和精力还给课堂、还给学生。优化各类检查评估,切实为教师减负。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能力素养的考察。创新教研活动形式,鼓励真问题、真研讨、真合作。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引领、作风养成融入知识传授全过程,避免“两张皮”。
三要在学术研究评价中坚守诚信底线。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和制度约束。要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破除“五唯”倾向,更加注重研究的原创性、实际贡献和人才培养实效。要营造潜心治学、追求卓越的良好学术生态。
四要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突出示范引领。全体党员教师要带头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规定,自觉践行“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要在课堂教学、论文指导、日常交流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优良作风和高尚品格传递给学生。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引导和培养,系好他们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四、强保障: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党支部必须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全体党员必须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要强化政治引领。持续深入学习*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认识作风问题的政治本质和政治危害。
二是要严肃组织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对照八项规定精神,经常检视自身在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红脸出汗、排毒治病。
三是要加强监督执纪。支部纪检委员要认真履职,畅通监督渠道,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约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四是要选树先进典型。积极发掘和宣传身边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管理服务中作风过硬、事迹突出的优秀党员和先进典型,营造崇尚实干、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作风建设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更是一项必须常抓不懈的政治任务。尤其是在我们学校这片培育未来的沃土上,优良的作风更是不可或缺的阳光、空气和水分。让我们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清除作风之弊、涤荡思想之尘,以风清气正的崭新面貌,奋力书写学校高质量发展和立德树人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