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行合一中深化认识,以优良作风赋能高质量发展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
(2025年4月22日)
同志们: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围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个主题进行学习交流。这既是一次深化认识、统一思想的再学习,也是一次对照反思、砥砺初心的再出发。八项规定实施至今,已有十二年多的时间,可以说,其精神要义已深入人心,成为我们工作中必须时刻遵守的基本规范。但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结合近期的学习教育和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特别是作为单位的负责人,在推动落实过程中的一些观察与思考,我谈几点不成熟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体会之一:从“行为约束”到“价值引领”,对八项规定精神的认识持续深化
回想八项规定出台之初,坦率地说,我们可能更多地是将其视为一系列“不能做”的行为清单,关注点在于避免触碰“高压线”,在于规范公务接待、公车使用、会议文件等具体行为。这无疑是必要的第一步,它有效遏制了当时一些比较突出的“四风”问题。
但随着实践的深入和学习的深化,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八项规定及其细则,远不止于行为层面的约束。它背后蕴含的是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决心,是“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是优化政治生态、提升治理效能的深远考量。它所倡导的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精神特质,恰恰是推动我们XX局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宝贵财富。
比如,“求真务实”,就要求我们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必须深入调研、摸清实情,不能搞“想当然”和“花架子”,要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密切联系群众”,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服务对象,真正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诉求,改进我们的服务方式和效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则要求我们在预算编制、项目执行、日常管理中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也是对纳税人负责的体现。
因此,我现在理解,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不仅仅是“守规矩”,更是要将其蕴含的价值观,内化为我们干事创业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使其成为提升工作标准、优化工作流程、改进工作作风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体会之二:从“以上率下”到“上下同心”,领导带头是关键更是责任
作为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我深感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上,“头雁”的作用至关重要。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禁止大家做的,自己必须坚决不做。
这些年来,我始终提醒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对照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比如,在会议方面,坚持能合并的合并,能开短会的开短会,能不开的不开,带头控制会议时间和规模,提高会议质量。在文件方面,带头减少不必要的签发和批示,倡导简洁明了的文风。在调研方面,坚持轻车简从,多到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去,真正了解一线情况。在公务接待和个人待遇方面,更是要严格遵守标准,绝不搞特殊化。
当然,这种“带头”并非易事。有时也会面临一些“习惯性”的思维定势,或者是一些“人情”上的考验。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和定力。我体会到,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对具体规定的遵守上,更体现在一种敢于自我革命、勇于担当作为的精神状态上。当我们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就能形成无声的命令、强大的感召力,带动整个单位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反之,如果自身不正、要求不严,再好的制度也可能流于形式。
同时,我也认识到,作风建设非一人之功,需要“上下同心”。领导带头是前提,但最终要形成全体干部职工的广泛认同和自觉行动。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严管”,还要“厚爱”,要加强教育引导,也要关心干部职工的合理诉求;要完善制度机制,也要营造崇尚实干、遵规守纪的文化氛围。
三、体会之三:从“常态坚持”到“精准施治”,应对作风问题的新挑战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而且随着形势变化,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表现形式和“隐形变异”。比如,形式主义可能从“文山会海”转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过度留痕、滥用工作群等;官僚主义可能从“门难进、脸难看”转向“门好进、事依然难办”,存在“软钉子”现象;享乐奢靡之风可能从“明面”转向“暗地”,穿上“人情往来”的“马甲”。
面对这些新挑战,我们的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做到“精准施治”。
一是要提高“识别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精准识别各种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需要我们加强日常监督,畅通监督渠道,注重从信访举报、巡视巡察、审计监督中发现线索。
二是要增强“靶向性”。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作风问题特点,采取差异化的监督和整治措施,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对窗口单位要重点整治服务态度和效率问题,对项目管理部门要重点关注廉洁风险和履职担当问题。
三是要注重“抓常抓长”。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必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坚持节点提醒与日常监督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相结合,既要紧盯元旦春节、五一端午等重要节点,也要把功夫下在平时,通过常态化的谈心谈话、监督检查、制度完善,让优良作风成为习惯。
四、体会之四:从“自我约束”到“发展赋能”,认识优良作风的最终落脚点
严格执行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最终目的不是把大家“管死”,不是让大家“不干事”,恰恰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干成事”,是为了给单位的高质量发展“赋能”。
优良的作风能够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少了,大家就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钻研业务、服务群众、推动落实上。当工作环境风清气正了,大家的心情就能更舒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被更大地激发出来。当内部运转更高效、外部形象更优化了,我们就能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
因此,我们要把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到推动XX局中心工作的实际成果上来,体现到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上来,体现到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上来。要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好的作风是战斗力、是凝聚力、更是生产力。
总而言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一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政治任务。作为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深化认识,在常抓不懈中解决突出问题,在服务大局中检验作风成效,努力营造和维护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推动XX局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以上是我的一些学习体会,不一定都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期待听到各位同志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