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提升司法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有力服务保障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全市刑事、治安警情连续下降,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为维护首都政治安全、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作出积极贡献。聚焦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深化司法人员分类管理。落实党中央关于人民警察执法勤务和警务技术职级序列改革、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等重大部署,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体系。一是稳妥推进分类改革。公安部门制定警务技术职位设置方案,在原有专业职位基础上,新增4类职位14个专业,扩展专业覆盖范围,全市警务技术人民警察中获得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占比超过一半以上。综合考量各级法院检察院编制、辖区情况、办案量等因素,确定法官检察官、司法辅助、司法行政3类人员比例,员额数量注重向审判检察任务重的基层院倾斜。二是优化专业职位设置。市检察院及分院设置法医、司法会计等专业技术类职位,紧扣司法办案职责定位、专业技能评价等,从严开展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定,为案件办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市监狱局将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民警察纳入警务技术职级序列,设置警务技术专业职位,推动司法人员专业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三是严把员额准入关口。建立法官检察官常态化遴选机制,以落实司法责任制能力和审判检察业绩为重点完善考评体系,探索改进政治素质考察、面试审议等遴选程序,推动优秀专业人才脱颖而出、进入员额。突出实战实训导向,全面增强司法人员履职能力。着眼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坚持强培养、搭平台、建机制相结合,持续提升队伍战斗力。一是加强专业能力培训。聚焦金融安全、涉外法治等热点前沿问题和舆论宣传、应急处突等能力素质短板,分领域分专题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深入实施法官检察官专业素养提升计划,完善刑事审判培训制度,与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检察机关共同开展培训。二是搭建专业实训平台。市高级法院成立知识产权、金融、涉外等多个特色领域审判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审判、信息化建设等青年人才库,有效带动急需紧缺人才培育储备。市检察院创建金融、网络、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特色检察品牌,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实训研修基地,设立数字检察专门机构,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三是强化业务岗位锻炼。公安部门根据工作多任务重的实际,将安保维稳第一线作为锤炼年轻干警素质能力的主战场,建立警力前置常态化机制,促使他们在扛硬活打硬仗中砥砺本领。法院系统围绕中心工作加强人员交流,近5年共交流轮岗1300余人次,确保85%的力量配置在审判业务一线。检察院系统选派年轻公务员到一线窗口、控告申诉接待等岗位轮值,切实提升做群众工作能力。坚持重实干重实绩,推动司法人员挺膺担当。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积极营造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的浓厚氛围。一是强化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激励效应。制定执法勤务和警务技术职级管理办法,结合公安机关队伍结构和职级职数使用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努力实现循环使用、长效激励。出台法官检察官等级晋升以及员额退出办法,完善司法辅助、司法行政人员职级职数统筹使用政策,做到动态调控、有进有出,不断激发队伍活力。二是健全业绩考核机制。市公安局紧盯民警日常表现、重要任务落实等情况制定履职正负面清单,作为平时考核等次评定重要依据,促进考核与业务深度融合。法院检察院将平时考核“好”、年度考核“优秀”等次名额,向获评全国指导性案例、参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办理等工作的法官检察官倾斜,以考核导向引领提升办案质效。三是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公安部门开展“北京榜样·最美警察”主题活动,大力选树和表彰奖励政治过硬、忠诚为民的先进典型。法院检察院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引导先进典型牵头承担复杂疑难案件、矛盾突出领域任务,带动广大司法人员增强使命担当。吉林省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公务员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抓谋划、抓实践、抓研究、抓贯通,进一步激发公务员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战略在吉林落实落地提供有力保证。注重系统谋划,把准试点工作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绩效管理的重要论述,提升站位、把准方向,增强工作系统性前瞻性。一是坚持服务发展大局。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首要任务,贯穿绩效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做到管人管事一体抓,队伍建设与事业发展同推进,引导广大公务员在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二是精心组织实施。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统筹考虑层级领域、地域类别等因素,重点面向基层窗口一线、改革发展前沿、攻坚克难领域确定10个试点单位,明确试点目标要求、主要任务、方法步骤,把握阶段性、持续性、递进性特征,在巩固优化、提升质量上下功夫,确保试点工作循序渐进、有力有效。三是完善运行机制。组建省市两级党委组织部门工作专班,建立联系点,定点联络、定向指导、定期调度,采取蹲点调研、专题研讨、推演复盘等方式,与试点单位同向发力、同题共答。抓实基本环节,提高绩效管理质量。一体推进绩效计划、执行、评价、反馈4个环节,完善工作链条,实现闭环管理。一是抓计划分解工作任务。指导试点单位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工作和本领域重要指示精神、单位主责主业、个人岗位职责,形成组织绩效施工图、个人绩效表。长春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区分社区警务、维稳治安、侦破案件、执法监督、综合管理5个业务领域以及正副职、组长、民警3个层级,制定差异化考核指标,激励干警创先争优。二是抓执行督促工作落实。指导试点单位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加强过程管理、跟踪问效。白山市一些试点单位依托现有办公系统,跟踪掌握任务落实情况,对任务完成不及时、效果不佳的亮红灯提醒,督促按计划和标准推进工作。三是抓评价力求科学精准。指导试点单位将上下级、内外、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通过不固定评委、背靠背评价、无痕化打分等方式,力争做到客观公正。辽源市政务服务中心运用现场评价、电话回访等结果,对核查属实的投诉举报和政务服务差评意见按件次扣分,引导窗口工作人员提升服务水平。四是抓反馈推动改进提升。指导试点单位抓住关键时间节点,采取书面通报、谈心谈话、会议点评等方式及时反馈绩效评价情况。永吉县试点单位每季度分别与绩效评价较好和较差的公务员谈话,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进行调整,对表现优秀的择优晋升职级,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破解重点难点问题,提升试点工作实效。针对扩大试点工作通知要求重点研究的问题,组织试点单位领题答卷、深入研究,促进工作健康有序开展。一是正确把握政治素质和工作绩效的关系。注重以实践实干实效检验公务员政治素质,把公务员绩效管理与全面评价有侧重地区分开来,重点看干事的态度作风和实际成效。二是正确把握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的关系。试点工作中先对单位定目标、下计划,再让个人领任务、设指标,一体考虑、共同推进,保证绩效管理链条顺畅。三是正确把握定性与定量的关系。依据公务员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合理设置定性、定量指标并赋予相应权重,综合运用统计数据、民主测评结果等,不凭印象、不唯分数,客观评价工作质效。四是正确把握线上与线下的关系。指导各单位依托现有办公平台构建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把线上数据分析和现场实地核验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效率,考准考实工作实绩。坚持统筹推进,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落实关于精简优化基层考核相关要求,指导试点单位将绩效管理与考核工作贯通起来,着力为基层减负赋能。一是指标体系相贯通。围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及公务员年度考核任务书,将重点工作重点任务细化为绩效指标,确保在考核内容、分值权重上取向一致、有效衔接。二是方式方法相贯通。同步开展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公务员年度考核和年底绩效评价,考核队伍一次组建、考核任务一次完成、评价结果一张清单。三是结果使用相贯通。将绩效评价等次与相关考核结果直接挂钩,通化市审计局将4个季度绩效管理积分等内容按照比例权重折算分值,作为评定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有效避免重复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