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利前景广阔
未来 10 年,水利工程行业前景广阔。智慧水利成为重要发展方向,自上世纪 70 年代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起步,现已进入 “智慧水利” 阶段。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智能灌溉、防洪、水质监测等技术将提升水资源管理精细化水平。
绿色可持续发展趋势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趋势。在气候变化和生态问题下,水利工程建设更重环保和恢复。设计上,注重水资源高效利用、环保材料使用、生态多样性保护等。材料选择优先考虑可再生、可循环、低碳排放材料,如低环境影响、可降解、无毒无害材料,还有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保温隔热、高强度、高耐久性和高功能性材料。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 2024 年 7 月底,全国水利工程投资总额达 6894 亿元,同比增 12.8%;2024 年前 8 月达 8019.4 亿元,今年前10个月,全国实施水利项目4.54万个、同比增长15.1%;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万亿元,同比增长11.7%,连续3年超万亿元。随着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政府投入增加,社会资本参与、技术创新升级,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智慧水利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主要趋势。投资前景乐观向好
投资前景良好。政府投资是主要来源,中国政府通过增发国债、专项拨款等加大投入。社会资本也参与其中,拓宽了融资渠道。智慧水利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是趋势,智慧水利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政府投入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注重生态保护和恢复。竞争格局多元发展
竞争格局多元化。国有企业在我国水利工程行业有优势,拥有技术和经验,能承接大型项目。民营企业不断涌入,加剧竞争。外资企业在高端技术领域有优势。未来,随着水利市场化体制推进和国际竞争加剧,竞争更激烈,有先进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占优势。技术创新驱动发展
技术创新是发展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融合,智慧水利发展。智能化监测与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和传输数据,自动化控制与管理系统实现设备远程监控和自动化管理,数字孪生流域技术创新管理模式。新的材料技术涌现,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用于水利工程结构,环保材料降低环境影响,节能材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跨领域融合孕育新优势,提高水利工程各环节水平。
安徽,砸950亿建设江淮运河,已在去年通航; 广西,砸680亿建设平陆运河,计划在2026年建成; 湖北,计划砸748亿,打通荆汉运河,给长江来个“截弯取直”; 河南,砸1416亿,谋划47个内河水运项目,一举融入长三角; 湖南,砸1500亿打通湘桂运河,接通大湾区,获得两大出海口; 最猛的是江西,要砸3200亿元建设浙赣粤运河,超过京杭大运河,成为世界最长的运河;据悉这些运河全都达到了“世纪工程”的级别,加起来总投资近8500亿,约等于7座港珠澳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