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网友怎么看《文化的力量》
2025-08-11 08:55:51 浏览:33次 【



过去几天,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有人摘抄“金句”,抒发油然而生的感悟;有人截屏家乡的老照片,感恩伟大时代带来的变化;还有人晒出乡村书屋打卡照,引来一众“求攻略”……网友们的评论,也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追“剧”体验。



笔者从留言板、弹幕区、朋友圈等摘录了五句话,借以聊聊屏幕前的感动和共鸣。





电视专题片画面





一、“方向对了,时间就是奇迹”



“运河货船变游船,矿区变景区——专题片用二十年对比镜头告诉我们:方向对了,时间就是奇迹!”这条留言来自一位广东网友。类似的评论还有很多,许多人看完专题片,对今天的浙江有一种由衷赞叹。



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时间与耐心去耕耘。专题片用一个个时间酿造的奇迹,展现了浙江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路子迈出的坚定步伐,证明了文化在浙江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独特而重要的分量。



比如,乌镇之所以能从一个普通的水乡小镇蜕变成世界闻名的文化古镇,得益于20年前习近平同志在调研中精准提出的三点要求;引爆全球的国产3A大作《黑神话:悟空》,其根基正是杭州二十年如一日培育的“动漫之都”沃土;“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频频出圈、备受瞩目,离不开习近平同志对大系项目的全程支持,亲自引领、亲力推动……这些鲜活案例犹如一颗颗明珠,串联起浙江文化建设的绵绵轨迹。



文化的力量深远而绵长。漫步浙江,杭州大剧院、之江文化中心、杭州国家版本馆等一个个文化地标拔地而起;横店影视城在短视频时代依然风华正茂;曾经机器轰鸣的杭钢旧址,如今回荡着青春的律动……



网友的感慨背后,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伟力的深刻体悟。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其价值也许不会立刻显现,但时间会以最公正的方式,将其化为所有人都能共享的奇迹。





电视专题片画面





二、“好片子会讲故事”



这是笔者在县级融媒体平台上看到的一条评论。《文化的力量》以恰到好处的表现手法,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用36个故事娓娓道来。

比如在阐释“文化为民”这个理念时,专题片通过钱江浪花艺术团的故事,把它讲得具体而温暖。“千年不听锣鼓响,万年才见戏开场”,浙江不少农村过去文化贫瘠,“钱江浪花”的文艺大篷车深受老百姓欢迎。



一次遇上山体塌方,大篷车开不进村,村民自发来回几十趟帮忙搬道具,甚至连孕妇都赶来帮忙。之后,习近平同志还专门对这样“用肩膀抬来的演出”作出批示。当镜头扫过村民们的一个个淳朴笑脸,观众真切感受到了村民发自内心的认可和喜悦。



“畲族歌王”蓝陈启、越剧《新龙门客栈》、为七艺节鸣锣开幕的“一老一小”、浙江美术馆设计方案的反复推敲……网友之所以说这部专题片“拍得好”,一大原因在于它没有去生搬硬套,而是用生动的故事来阐释思想,用真实的细节来打动人心,兼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纵观这36个故事,聚焦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领导和推进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思考、战略、理念、实践,勾勒了历史进程中的思想脉络,提炼了历史经纬里的精神坐标。看完后,让人感到意犹未尽。





浙江美术馆 图源:视觉中国





三、“文化的力量,看得见摸得着”



这是一则来自“中国蓝新闻”平台的留言。文化的力量,最终都变成了思想指引下发生的真实改变,成为我们身边可感可知的“实实在在的力量”。



片中讲述的磐安乌石村的故事,就是这句话的生动注脚之一。当时,村里正在搞旅游。磐安县乌石村党支部书记张威平说,那天习书记衣服也淋湿了,一边走一边听我们的汇报,他了解到我们要把这个老村拆掉造新房子,他又讲了这个老村很有特色,你们不要把它拆了,要把它保护好、利用好,如果都把这些老村拆掉了,也就是把文化、根也拆掉了。后来,村里老房子一间都没拆,成为了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乌石古村之一。现在乌石村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文化的力量通过老屋、石墙、古树,变成产业、就业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再如一直以来声名远播的西湖,它的美丽除了自然风景,更在于人文风情。20多年来,西湖边多了许多文化地标,承办了不少高水平展览,即便是湖边的一张游客座椅,背后都充满着人文关怀。可以说,专题片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旁观者”视角,让我们真切地看到,原来身边的“浙”些美好,背后都有那么深的文化逻辑。



“工业讲一天、农业一支烟,讲到文教卫、一讲就散会。”过去,一些人觉得搞文化是务虚,但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文化是实的,拥有无限的力量。





西湖 图源:“杭州文广旅游发布”微信公众号





四、“文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有网友在网页评论区留言:“文化能够惠及民生,能够开拓人的思想。文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句话触及了文化深沉持久的一面,即对人心的浸润和塑造。



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化?因为文化像空气和水一样,悄然间改变着一个人的气质、一个群体的面貌、一座城市的温度,也关乎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道路。



比如,永嘉昆曲传承人林媚媚的故事就是一个写照。“戏不成班,后继无人”,最艰难的时候,是文化的力量,支撑着林媚媚和她的同伴们在坚守。她们守护的不仅是几段曲谱、几件戏服,更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寄托。习近平同志在永嘉调研时,一句“永昆现在还存在什么困难”,问到了这位老艺术家的心坎里,温暖的问候托举起一个濒临灭绝的剧种。之后,永嘉昆曲的重生,也不仅仅是对一个剧种的挽救,更是对传承人心中不灭之火的呵护,这正是文化对人的塑造,赋予人使命、坚韧与希望。



文化“润物无声”的力量,体现在每个人的日常里。比如,专题片第四集提到的“礼让斑马线”,已成为浙江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这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城市文明,就来自一点一滴的文化浸润,营造出一个文明有礼的社会“气场”。再看专题片中的那些凡人善举——李学生飞身救人的勇毅、吴菊萍徒手接住坠楼女孩的果敢、彭清林奋力跳桥救人的决绝,画面胜过万语千言,在静默中直抵人心。



透过专题片,我们看到,浙江大地上的动人风景,并非凭空而来,它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长期指引和浇灌下长出的繁花。它也告诉我们,文化的力量,能让美好在你我心中发芽。





电视专题片画面





五、“文化自信是知道‘我们是谁’的清醒,相信‘我们能做什么’的笃定”



这句话来自“浙江宣传”公众号留言区,它精辟地概括了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义。自信源于自觉,并导向自强。专题片通过举例子、摆事实、讲道理,让人对文化自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我们是谁”,这种清醒建立在对自身历史家底的深刻认知和高度珍视之上。专题片用很大篇幅展现浙江如何“摸清家底”,如南湖畔的红色文化、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长跑”、西湖文化景观的整体保护、民间非遗的抢救等。这一切工作,有力回答了“我们是谁”这个问题。



当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对自己的历史坐标有了清晰的定位,就不会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迷失方向。这种从内心深处生发的从容和淡定,就是自信的来源。



如何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工作究竟该怎么展开?……专题片中丰富详实的案例,不仅在思想上给人以深刻启迪,也让我们找到了可学可用的方法论。比如古村落的“文化+旅游”模式,“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理念,都是可以学习的良好范本。



四集专题片虽然已经播完,但给人带来的触动是深远的。从当年的蓝图擘画到如今的殷殷嘱托,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力量的深刻洞察、对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以及那一以贯之、延绵悠长的深厚人民情怀。



有位省外网友说:“都有点后悔当年没有在浙江奋斗,为浙江点赞!”对此,笔者想说,在新征程上,无处不是奋斗的舞台,蓄积一份能量,勃发一份自信,奋发一股精神,让我们一起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来源:浙江宣传

全部评论(0)
  • 同志们:今天这堂党课,我想先请大家回忆几个生活场景:清晨醒来,你打开手机,第一条跳入眼帘的是什么样的新闻?上班路上,你听到同事们正在热议哪个社会话题?晚饭后,你翻阅朋友圈,又被哪些观点和情绪所触动?这..

    admin浏览:2次 评论:0
    2025-10-09 09:27
  • 由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编写的《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24—2025》(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出版发行。《报告》分析了我国文旅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文旅3.0”是大势所趋。在“十四五”即将收官、..

    admin浏览:2次 评论:0
    2025-10-09 09:06
  • 践行三“足”初心,谱写青年担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时代的生力军,是未来的开拓者,其价值追求与精神境界,关乎个人成长,更关乎社会进步。在人生道路上,青年当以 “肯知足” 涵养心态,以..

    admin浏览:13次 评论:0
    2025-09-23 16:25
  • 领导干部的名字在新闻宣传中常用,也比较敏感,有些基层单位用得不规范,甚至出现错误,需要慎重和规范。把握对领导干部名字的宣传方法,主要有两个依据,一个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宣传惯例、宣传常识;一个是中央关于新..

    admin浏览:12次 评论:0
    2025-09-18 16:32
  • 理念是一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是开展实际工作的思路和规律,是管总的。事必有法,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宣传思想工作也不例外。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往关..

    admin浏览:10次 评论:0
    2025-09-18 16:31
  • 多数宣讲员在初涉理论宣讲时,常会陷入这样的困惑:为何自己想传递的内容,总与受众的期待错位?即便备课倾注大量心血,精心设计了诸多“亮点”,却往往讲得口干舌燥,仍难获受众认可。深究原因,“代入感”的缺失..

    admin浏览:14次 评论:0
    2025-08-27 08:34
  • 过去几天,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人摘抄“金句”,抒发油然而生的感悟;有人截屏家乡的老照片,感恩伟大时代带来的变化;还有人晒出乡村书屋打..

    admin浏览:34次 评论:0
    2025-08-11 08:55
作者专栏
  • 张小妞关注

    粉丝:0人

  • admin关注

    粉丝:0人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453号
Powered by qibosoft Code © 2018 qibosoft
联系电话:020-28998648 @广州齐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