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名字在新闻宣传中常用,也比较敏感,有些基层单位用得不规范,甚至出现错误,需要慎重和规范。
把握对领导干部名字的宣传方法,主要有两个依据,一个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宣传惯例、宣传常识;一个是中央关于新闻宣传纪律要求和工作规范,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在熟悉这些规则要求的同时,也要勤于学习,虚心求教,不明白、不懂的多向明白人、专业人士请教,少出错、不出错。笔者并非新闻专业人士,根据日常工作和分析《人民日报》相关新闻案例,对该项工作总结梳理了几条,一起分享,若有谬误,欢迎讨论和批评指正。
(一)能被写进新闻的领导干部应在所宣传单位副职以上。并不是所有领导干部都要被写进新闻,看中央级别的新闻,一般而言,能够出现在新闻中的领导干部,均为副国级以上。由此类推,省级媒体报道出现的领导干部,也就是副省级以上等等。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也就到单位副职以上:因为这些人最具代表性。其他级别的,若是参加了活动,且有代表性,只需要提界别、行业等,不需提名字;还有的级别足够,不提职务,只提姓名。当然,要是单独树立一个典型形象等,不在这个情况。
(二)领导干部姓名要根据新闻宣传要求来客观称呼。新闻以事实来说话,那么领导称呼也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在领导干部第一次在新闻中出现,称呼应该是“正式职务+姓名”,这是公示文公示的客观职务,而有些新闻中写到“姓名+职位”或者“姓+职务”,这是口语化地称呼,是不合适的。领导在新闻中再次出现只要点出来姓名,就可以了,这样干脆利落,有的再次称呼“职务+姓名”或者“姓名+职务”,这是与上文重复。当然,下文也可以用他/她,第三人称来代替。
(三)领导干部的职务和姓名务必准确规范。写对、校对领导干部的职务和姓名是新闻宣传写作与复核的重要项目。领导干部职务、姓名,写错或者写的不规范,是新闻宣传中常犯又不应该犯的低级错误,出了这种情况,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新闻事故。尤其是对一些用生僻字、近似字的领导干部,这就需要认真仔细慎重撰写和层层审核。
(四)领导干部之间的排序是有讲究的。参加活动的领导干部在宣传报道的范围内可能有很多,这就涉及到谁先谁后的排序问题。单位内部的领导干部排名,就按照公文宣布的顺序来排序;好几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就按照谁的级别高,谁就在前面;若是级别一致,可以根据上一级的通讯录单位排名来安排。若是拿不住,要么搜集类似的新闻稿中,这些领导干部的排名;要么请示上一级的主管部门或宣传部门,明确以后,再谨慎发布。
(五)领导干部的职务有好几个,那就根据实际需要来选用。有的领导干部兼任好几个职务,若是这几个职务在新闻中都要用到,那就从级别高的往后排,要按照党、政、军等层次来排序。另外,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用某一个职务,例如在《人民日报》,国家元首之间相互致函,那就只用国家元首的“职务+姓名”,国家主席与外国总统职务对应。若是党政职务一起,例如与外国党的领袖和国家元首会见,就写全党、政职务,双方的职务最好是一一对应。
(六)突出领导干部,还是突出会议也需要明确。会议活动类新闻也是新闻宣传常写的,若是一个集体活动,就要突出集体、突出活动;若是某主要领导参加活动,那就突出主要领导和他/她提出的要求,一般用“他指出”“他强调”“他要求”等等。突出主要领导,一般是主要领导在新闻中最先出现,他的活动或者讲话内容、工作要求等,在新闻中占比最大,也就是位置靠前、分量最重、占比最大。
(七)领导干部在新闻图片中的展现。现在很多新闻报道已经不用图片,或者慎用图片。在新闻图片中,主要领导干部应该居于“C”位,突出主要负责同志,同时兼顾具有代表性的其他人员。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单位喜欢用领导干部的单人照片或者半身照,这其实是一种懒惰,显得突兀,又没有多少价值,毕竟领导干部也是岗位人,宣传应该突出工作、突出集体、突出群众,换言之,领导干部应该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应该与工作业务在一起。不仅如此,若是宣传先锋模范人物,也是这样,单人照片或半身照,既单薄,又缺少足够的丰富内容。
(八)领导干部应由同级或者上级新闻媒体宣传,下级单位宣传一般不太合适。新闻宣传的最基本的只能是服务本级和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和领导干部,即便是拍照也应服务本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同级宣传,是新闻宣传的一个常识;例如各级宣传部门都为本级党委政府宣传服务,而适度向下兼容,向上宣传领导干部或模范人物的则需要慎之又慎。例如,一个市厅级领导到县区级单位来视察,县区级单位要么站在本层级立场来宣传本级主要领导陪同,上级领导来视察内容;要么等待着转发上级新闻媒体的通稿,毕竟新闻宣传的尺度、分寸都需要严格把关,一些事情,基层单位是把握不准的,也超越了宣传权限。
(九)不是领导干部的所有活动都要开展宣传。新闻宣传出来的东西都是想让社会看到的东西,因此开展新闻宣传并不是一股脑儿的全部公开。开展新闻宣传要看发生事情的新闻价值,如果只是日常工作,新闻价值不大,也就没有宣传的必要。同时,若是涉及到保密需要、敏感工作等,也需要规避。毕竟新闻宣传还要涉及到保密原则和底线管理原则。有些事情,做得好,还要吆喝好;有些工作,做得好,不需要吆喝。
来源:今日有聊